
贺兰山的风,吹过千年岩画,如今又拂动着光伏板阵列;腾格里的沙,见证过丝路驼铃,现在却承载着数据中心的万千矩阵。在这片被称作“塞上江南”的土地上,资源禀赋从来不是简单的馈赠,而是需要智慧解开的密码。
宁夏之东,大自然馈赠的最丰厚的礼物,莫过于那绵延的“煤海”,探明储量343亿吨,居全国第八位,这些深埋地下的“乌金”,静候着能工巧匠的“点化”。
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通过先进的煤制油技术,魔术般幻化出“油—化—新材料”的多元化产品矩阵,煤制聚丙烯更以其优异品质跻身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录。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(宁夏)有限公司以煤炭为主要原料,生产电石、1,4-丁二醇、聚四氢呋喃等氨纶产业链前端产品,供应给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宁东泰和、晓星氨纶等企业,采用国际先进的干法连续聚合纺丝工艺,生产出不同规格的环保型差异化氨纶等高性能新材料,从一块煤到一根丝,让煤炭实现了从黑色到多彩的嬗变。
近年来,宁夏工业接续奋进,以大项目大基地支撑大发展,加快建设宁东国家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,积极推动南北两翼化工产业带协同发展。同时,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,立足现代煤化工产业链优势,构建煤制油、煤制烯烃、煤制乙二醇、氨纶、特种树脂、高端电子化学品等产业集群,不少项目填补了区内空白,量质齐升推动产业跃上新台阶,绘就主业突出、特色明显、多元发展、集约协同的宁夏现代化工产业体系新图景。
贺兰山下,黄河岸畔,大自然为宁夏新材料产业备下了得天独厚的“摇篮”:丰富多元的塞上灵韵,将大自然的精髓奇妙,转化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丰厚底蕴,这里自然禀赋好、能源保障好、产业基础好、市场空间好、政策机遇好,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,“材”聚宁夏、“料”定未来,正在成为全国新型材料的“大工厂”“大基地”。
宁夏是风光资源富集之地,自然禀赋与时代机遇正碰撞出璀璨火花——一场以绿色能源驱动数字未来的产业变革正蓬勃兴起。
宁夏是光纤网络覆盖全国的最优路径选择,绿色能源富集,电力供给充足,气候环境适宜,是国家认定的最适宜建设数据中心的一类地区。建成了全国首批“万卡级”智算基地,智算能力全国领先;建成、在建大型、超大型数据中心27座,搭建算力调度平台和网络直达链路,成为全国“东数西算”重要保障基地,算力质效指数排名全国第四,算力资源环境指数位居全国第一,“中国算力之都”正强势崛起。
智算高地、云网融合、服务闭环。近年来,宁夏把数字经济作为发展的第一增长极,采取非常举措、支持非常产业、实现非常发展,是西部唯一的国家算力网络枢纽和新型互联网交换“双中心”,国家“东数西算”战略基地,国家首个“互联网+健康医疗”等示范区。努力跑出数字经济发展的加速度,建成了全国首批人工智能芯片适配基地,为国产芯片提供测试、验证等服务;建成绿色数据中心集群,是全国唯一四大运营商大型数据中心齐聚的省区;招大引强,中国交建、中国能建等一批央企落户宁夏;云计算服务全国4000多家企业。
贺兰山下,黄河之滨,大自然为宁夏轻纺产业备下了独特厚礼:北纬38度的“黄金纬度”,贺兰山为屏障,黄河灌溉,年均3000小时阳光淬炼,造就了宁夏特色农产品的绝佳品质。在这片天赋之地,宁夏以资源为经、创新为纬,编织轻纺产业的锦绣画卷。
宁夏是名副其实的“黄金奶源带”,原奶产量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,国家标准中生乳蛋白质含量为2.8%,宁夏生鲜乳平均乳蛋白率则达3.2%。当下,宁夏聚力打造“高端奶产业生产基地”,注重高端奶产业链重构、集群化发展,蒙牛、伊利、光明等国内乳企龙头纷纷抢滩登陆,产业生态更加完善,单产水平和乳品品质跻身全国乃至世界第一梯队,已成为我国奶产业优质安全核心区。
以升级发展方式、加强产品创新、提升高端供给能力为目标,宁夏加力建设全国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区,重点发展乳制品、枸杞制品、葡萄酒等特色食品精深加工。十大类120余种枸杞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,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斩获国际奖项近2000个,伊品生物味精产能和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前三,“高端奶之乡”“枸杞之乡”“葡萄酒之都”等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。
宁夏围绕轻工纺织产业优势产业链建设和集群培育,积极承接食品加工、生物医药、化纤制造、羊绒加工及相关配套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项目,全力建设乳制品、葡萄酒、枸杞制品、高端牛羊肉和现代纺织原料5个生产基地,乳制品制造、葡萄酒酿造、枸杞精深加工、医药制造、羊绒加工、化学纤维制造6个特色产业集群,推动轻工纺织产业再上新台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