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晚上18时07分,西斯廷教堂冒出白烟,表明新教宗已选出。第267任教宗诞生了。
圣伯多禄大殿广场前的聚集数万信众,在经过两次黑烟引发的失望以后,终于迎来了期待中的历史性白烟。信众踊跃欢腾,他们挥舞著世界各国的旗帜迎接新任教宗。
随后枢机团执事级枢机的首席枢机曼贝蒂(Dominique Mamberti)在圣伯多禄大殿中央阳台以拉丁文宣布了众所期待消息:
美国枢机主教罗伯特·弗朗西斯·普雷沃斯特(Robert Francis Prevost)当选为全球天主教会的第267任教宗,取名“教宗良十四世”(Pope Leo XIV)。这位新教宗是天主教两千年历史上首位来自美国的教宗。
普雷沃斯特现年69岁、出生于芝加哥,曾长期在南美传教,担任秘鲁利马总教区的领导,近年来逐渐崭露头角,成为强有力的教宗候选人,他的当选既在意料之外,也在情理之中。
从罗马时间5月7日,有选举资格的133位枢机进入西斯廷圣堂,与外界隔绝,随后进行第一轮选举投票开始,天主教会选举新教宗程序正式开始。
西斯廷教堂烟囱的白烟是天主教会选举新教宗时的传统信号,其历史可追溯至中世纪,承载着丰富的宗教象征意义。
教宗选举的烟雾信号始于中世纪。由于当时信息传递受限,烟囱成为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渠道。未选出教宗时,湿稻草与选票同烧,产生黑烟;成功选出后,干柴禾燃烧产生白烟。
1274年,教宗格列高利十世发布敕令,规范选举程序,包括封闭讨论、饮食限制及烟雾信号,防止选举拖延。
20世纪后,教廷开始使用化学染料(如氯酸钾)确保烟雾颜色鲜明。1958年曾因灰烟引发误判,后引入军队化学烟雾技术。2025年,梵蒂冈采用环保染料,避免污染文艺复兴壁画。
枢机主教被锁入西斯廷教堂,与外界隔绝,仅通过“青铜门”转盘接收必需品。每日上午、傍晚各投票一次,选票当场烧毁。若未达2/3多数,继续投票。
未选出教皇时,湿稻草+选票燃烧,产生浓密黑烟。 白烟:成功选出后,干柴禾+化学染料燃烧,释放纯净白烟。烟囱顶部装有铸铁炉,燃烧材料通过管道送入。
白烟后仪式:白烟升起时,枢机团团长敲钟三次确认结果。新教宗随后在圣伯多禄大教堂阳台亮相,宣告“Habemus Papam”(我们有新教宗。
黑烟暗喻博弈与分歧,象征枢机团内部未达成共识,选举继续。历史上,连续多日黑烟常预示教会投票无果。
白烟代表合一与新生,白烟代表教宗当选,教会“争议中统一”。新教宗需立即接受对立派系枢机宣誓服从,体现信仰的凝聚力。
西斯廷教堂的白烟不仅是选举结果的宣告,更是天主教会团结与信仰传承的象征。从湿稻草到化学染料,从秘密会议到全球直播,这一传统跨越了800年,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“神圣信号”。
白烟升起时将再次见证全球天主教徒的期待与喜悦,以及新教宗带领教会走向未来的使命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